叫人得自由的福音(二)做“对”的事情必得真自由










我们上周分享自由。自由是一种自律,自律就是舍弃,就是要放下放弃你自己的权利、放弃我们自己想要的而去服从于更高的一个原则。还有自由呈现的状态是我们在生命当中的平安,一个人如果里面已经有了平安在很多的事上没有良心的责备和愧疚,就叫一种自由的状态。还有自由是担当,当你能够去承担别人的时候,你的生命是自由的,因为你可以接纳很多的东西。
自由不是做我们想要做的事,自由是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这就叫做自由。
绝对意义上的自由是没有的,曾经有一个圣徒马丁路德说我们天生是奴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要么就是罪的奴仆要么就是基督的奴仆,没有中间的地带。 所以当我们谈自由的时候,不是谈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我们在谈真正的因为认识基督而拥有的生命中的自由。
这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围绕着基督徒的自由或者在基督里的自由来展开一系列的分享。接下来我们要分享的是叫人得自由的福音里面。讲到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的选择或者叫做对的事情也会得到真自由。
在开始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是六尺巷的故事。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有一个六尺巷,它的由来非常有意思而且影响非常地大。曾经在清代的康熙年间有一个大学士叫张英,他的家乡就是安庆桐城市,他们是张家另外一个是吴家两家挨着。那吴家为了扩大他们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就因着土地的划分界限的问题,两家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冲突以后张家的人就专门写了一封信告诉张英,希望张英能够来解决或者是用官府的力量来解决这件事。最后张英给他们写了一封、写了一首诗作为解决这件事情的方式。他写的是什么呢?
千里送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也就是说你们不应该为了这三尺的地基或者土地的缘故,就跟人发生这种的争执,而且还要惊动官府来去强行地处理这件事。最后他给出的主张和建议是什么?就是我们让他三尺吧没关系的。他说你多三尺少三尺又能怎么样呢?因此他举了个比喻,说万里长城还在但是当年修万里长城的秦始皇已经不在了。当他这样做了以后吴家也大受感动 吴家就也让了三尺,从而使他们留出了一个通道就变成了六尺巷。这是一个关于他们怎么处理关系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很显然带着一种的力量,所以它流传到今天。我想请问大家,对他们这两家,特别是对于张英他这一家来讲 他是自由的,如果他不自由他该怎么做?他如果不自由的话,他就会盯着那三尺的地而且你一定要死磕到底,对吗?带来的结果将会是什么?自己愤怒,可能对对方也会带来很大的这种的伤害,彼此的关系从此破裂、彼此为仇甚至代代相仇!对吧?你看,当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权力的时候,那叫做不自由。但是当愿意放弃我们的一些权力而主张和解或者是妥协甚至是退让的时候,反而得到了更大的自由。
我们在今天就要跟大家共同来分享做对的事情,不见得让人心情愉快但是却让我们可以得自由。
今天的经文是来自《加拉太书》5章2-6节。
【加5:2】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
【加5:3】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
【加5:4】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
【加5:5】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
【加5:6】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
好我们来祷告.天父我们谢谢你恩待和赐福我们,让我们在学习你的话语的时候我们恳求真理的圣灵来引导开启我们 让我们能够借着聆听\借着教会的教导更深的来认识你\明白你的心意也帮助我们确实能够活出基督里的自由.谢谢你听我们的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圣命,阿们!
在6节的经文将通过三个方面的梳理和分段,来跟大家谈一谈在基督里的自由的首要或者非常关键的所在,就是能够有正确的选择做对的事情。
第一,是第2和第3节,【加5:2】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加5:3】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 第一个段落的划分在于保罗在这里向着两个类人在说话,一类人可能是正在考虑我是不是要接受割礼的人。大家都知道加拉太教会的弟兄姐妹,他们听到了谁的教导有些松动了?那些假教师的教训说:你们不能只说指信耶稣就好了,你们还要变回犹太人、去遵行犹太人一切的律法的条例然后再信耶稣就能够得救了,这是假教师教导的内容。很显然其中一些人或者说加拉太教会的大部分人受到了影响,其中有一部分人他们还在考虑我要不要接受割礼。我们中间有谁知道割礼是做什么的吗 ?割礼实际上是做进一步的确认,确认他们已经真正的信了上帝,以至于就让亚伯拉罕和他的家人来施行割礼。割礼实际上作为男性来讲就是做包皮的一个手术,这是一个外在的印记或者是记号。后来成为犹太人执行律法的入门礼仪所以每一个犹太人在孩子八天的时候 就要受割礼了。保罗在这里告诉第一类人说: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异了。其实这地方有一部分没有完全的翻译出来,是什么呢?就是我保罗告诉你们的时候,实际上有强调的意思出来。但是没有翻译出来,显然保罗提醒听众 要带着郑重的态度听他接下来要说的话,他说如果你接受了割礼。这是一个选择,对于那些熟悉犹太礼仪的人来说 他有这个选择,我们会觉得那是从众的选择但是对加拉太人他们大多是外邦信徒又回到犹太教的基本的礼仪当中,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选择对吗?对于已经接受耶稣基督救恩的外邦信徒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选择。他们没有这样的观念,他们信耶稣的时候,听了福音然后他们愿意接受福音的信息、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为他们生命的主宰,也成为他们生命的救主,就这样接受了救恩。没有附加任何别的一些的这样的行动,但是很显然现在又重新的准备要有一个新的选择,他们听了福音然后他们听到了另一番教导,让他们先作为犹太人遵守摩西的律法然后来信耶稣。好像这样做才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身份和生命有一个真正的确认。
当我们在谈到这些经文的时候要知道他们的内心里面有什么样的一些的想法。另外在第一句话里面加拉太教会的这些新的选择包含了怎样的一种认知和理念。
加拉太人接受了犹太假教师的教导,准备要接受割礼,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目标,是想直接跟上帝对抗吗?还是想他们成为一个更好更合格的基督徒?他们的很清楚的一个目标是想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基督徒,但是什么东西在影响着他们,使他们接受了这样的教导的?坤说自己的义,很好。
我们都知道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我们听到的是恩典,上帝的恩典救恩拯救了我们而且我们不断听到恩典的时候,他告诉我们是说他要剥夺我们所有的表现和证明。这会不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从人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认知来讲具挑战,因为那意味着我们站在一个乞丐的位置上、站在一个毫无贡献、没有价值的地位上,完全的、所有的好处和所有生命的益处和结局都是上帝给的 。但是人性里面一直有一个要证明自己我也能够做点什么好证明我不是白白的得你的恩典、我能够做点什么来让你的恩典也有我的贡献在其中。这才是关键的所在,就是我们心里面有一种不配感,这种不配感困扰着我们,我们很想消除这种不配感,我们不想平白无故的受人的恩典或者是恩惠。这种心态认为自己能够不必欠上帝太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基督徒的身份和生命从而消除自身的不配感。但实际上有没有意识到,这样选择的后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虽然目标看起来是好的,想成为一个更好更合格的基督徒但是他样做的情况实际上让自己的生命改换了方向,是他们从依靠基督的救赎转向了自我救赎。
那么走向生命相反的道路和方向的时候,以至于保罗说基督就与你们无异了,意思是说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圣灵的工作、圣灵的引导就无法对他们产生影响、产生真正的作用。各位我不知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每个人都有这种律法主义的倾向在我们里面,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自我依靠在我们里面,这种东西如果变成了一种的常态。就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的基督徒、好多信主信了很多年的基督徒已经失去了圣灵活泼的同在、失去了上帝的那种启示 、失去了那种活泼的渴慕和这种敬拜神的这种的热烈,变得不冷不热温吞水,对属灵的事物不感兴趣,就知道原因了。 我们一直在跟这个东西在对抗。
保罗说我【加5:3】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 保罗对那些已经接受了割礼 或者已经决定接受割礼,包括已经接受割礼的人同样郑重的说。只是接受了一个进入律法管制的入门仪式割礼,但是他们不知道当他选择接受割礼的时候,这意味着他已经宣誓要再次成为一个犹太人、意味着他们已经失去自由了,因为后面有一大堆律法的规条和要求在等着他,你能说你只遵守其中的一部分而不要遵守其他的一部分吗?不能! 所以这就是保罗说的意思。 当接受了割礼把自己又再次去做犹太人、要执行全部律法的要求的这种境地当中,能做得到吗?哪怕是现在还在遵循律法的犹太人,他们做得到吗?没有一个人能够遵行全部的律法,这个是真相。咱们现在都是外邦信徒,可能在人情世故、待人接物方面表现的还可以,但是你能保证在所有的方面表现都可以、都合乎标准吗?你做不到的,也不可能做到。因此对于这些接受割礼的人来说,他们最后没有人能够完全地遵行律法, 那么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最终会证明自己还是一个不合格的人,他想要用自己的行为来赚得自己作为义人的资格,他赚不到的,在徒劳,而且他最终还是仍然站在一个奴仆和罪人的地位上。我们都是罪人,我们的选择和努力,还是证明我们是个罪人,还没有得到释放、我们还是在寻求着用自己的标准来证明自己是合格的 但是上帝是怎么看待这件事 ?上帝看你合格不合格,他是看耶稣基督为我们做的,但是当人不能够以信心来回应上帝的救恩、把耶稣基督所做的,真正接纳到生命当中,你就只剩下你自己做的了。你也就无法站在蒙恩的位置上 和心态,所以这才是可怕的。所以保罗就在这里非常郑重地说,我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确实地说指的是郑重地说,对我们现在很多的弟兄姐妹来说,你可能信主已经多年但是你可能里面的心态,还是刚才说的这两种心态有些东西没有被真正地对付过。从认知上,我们还是在一个错误的认知和错误的态度、错误的信念里面。
对教会来说,我们今天有些什么实际的可以去教导?你看当我们每一个人为了消除自己的缺乏存在感就觉得自己不够有价值、觉得自己很无助而且要选择自我证明和自我依靠的时候,就会使救恩的作用变得无效了也因此消灭和贬义了圣灵的感动、圣灵的工作。这说明我们正走在跟生命的道路相反的方向,弟兄姐妹你们有没有谁心里面有一个标准的理想基督徒的形象或者理想基督徒应该有的准则?很多人可能是有的,而且我觉得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觉得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自我感觉我就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了、上帝应该给我称赞。但是这种评估,它的合理性却值得怀疑,它仍然是基于一个律法主义的心态而给出的标准 。所以在这里说我们需要郑重地慎重地面对选择,生活中也是这样,刚才我们透过六尺巷的故事给大家讲的是做对的事情这种选择并不一定让你愉快,但是往往有些时候错误的决定却让你感到非常地愉快,因为可以满足你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所以鼓励大家,让我们来看一看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没有律法主义的捆绑,而让我们的努力不断地指控自己的徒劳,从而把我们自己又再次陷在被定罪的那境况里面,这是对我们生命需要有更深的认识的。
【箴21:2】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这个经文大家都很熟悉,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 什么意思呢当人缺乏真正的公义的标准的时候,他以自己的喜好、里面自己的经验作为评判对和错的标准。但是这里却说每个人都在做的自己觉得是对的事情,哪一个人会做自己都觉得是错的还要这样做?没有!所以当我们在做自己以为对的事情的时候,他说有一个力量就是神的衡量。 耶和华衡量人心是什么意思?我们举个例子,当你在一些很重要的人际关系里面发生这种冲突的时候,比如说夫妻关系常常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对吧?那到底谁有理呢?我们的结论是:在我们的历史当中的结论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吧?但是真的没有能够断定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这个标准在那边?大家只记住一条,新约耶稣基督带给我们的律法,你愿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人,爱的律法。当我们两个人各执一端,而忽略这种爱的关系和爱的命令的时候,是谁的错?是都有错!
第二点,标题是:错误的坚持必然招致上帝的愤怒和唾弃。
保罗开始对另外一个群体说话,他们是不仅仅已经接受了割礼,而且他们已经认定并且坚持要靠着律法来让自己获得合乎义人的标准努力的那种人。他们把靠律法称义已经变成了自己的信念 。当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坚持自己的一种选择的时候,那个往往就变成他的价值观和信念,也是执念。保罗这话的对象是靠律法称义的人,指的那些又有头脑、又有主见、还有经验经过分析思考、权衡得失之后就把自己定位了。这种人通常并不是无知的人、不是盲从的人、不是非常浅薄,他们是很有思想、很有经验、很有主见的一群人,这一类人形成自己一套结论和对世界的看法、定见。他用自己的定见、理性、认知去衡量一切,包括上帝在内。他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非常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和选择标准,是从世界里来的、从他过去的人生经验里面来的,这种人容易改变吗?人性本来就抗拒改变,这一类的人更加的抗拒改变 ,因为他已经自圆其说了、他已经获得非常完美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的自洽。他对他所有的选择、对一切的现象、他能够拿出一些理由和理论来做出一些的分析,但是无奈这些理论和分析并不符合上帝的心意和真理。所以保罗对这个人群说,他们认为靠律法称义是可行的在他们的心里面是这样认为的、是可行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的提高、自我的净化然后能够获得与神同在的资格和结局。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情况。
紧接着保罗说,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断绝,断绝指的是使之无效、废掉、断绝关系。我相信这一类的基督徒或者说自称是基督徒的人来说,他并没有有意地要这样做,但是他不知道他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实质上是从恩典中墜落的是。堕落原来的意思是指花果的凋落,后来指事物的脱落以及丧失,这里面其实将会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挑战,基督徒曾经宣称信耶稣做基督徒的人会失掉救恩吗?所以我们看见这种人生选择的实际上实际上就是在宣告两件事,一个宣告的是说我和基督没有关系、断绝关系了,因为我现在不需要靠祂、靠祂的救恩,现在要靠我自己、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见识、自己的资源,来走自我称义或者自我救赎的道路。
同时也在宣告他废掉了上帝的救恩、宣告上帝的救恩是无用的、无效的,那只是历史上发生的曾经一件事情跟今天的我实际的生命和今天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因此这样的选择当中从恩典中坠落,结果从而将自己排除在救恩之外。
救恩之外,有一些解经家是解释说你会丧失上帝的救恩,而不说采取行事为人的法则已经跟救恩的法则无关了,已经走在之外了,但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件事情,当一个人定意走到这一条道路上去的时候,在我个人的观点看来,他的救恩仍然是可能失去的,这个不是上帝要放弃他,而是他放弃了上帝。所以对上帝从救恩中坠落这件事情, 上帝是被动者而我们做这样选择的人是主动者,因此重新的来看一看我们在生活中这些选择的意义和后果,我们仍然是把它放在关系当中来看待这些事情。在今天的教会生活里面我们在选择一些事物 者我们在做一些选择的时候 我们依据的是什么标准呢?上帝可以介入到我们的这些生活选择当中吗,还是说我们习惯了,上帝我买房子不需要问上帝我想买了就买了。我教育孩子,按我自己想法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了,跟上帝无关。婚姻中的两个人,这是我们两个相处的关系,也是跟我们自己有关,跟上帝没什么关系了。有很多的基督徒或者是教会过去的教导,带给我们的一个非常大的缺失是很多人成为了一个知识上、理论上的基督徒 ,有一些人成为一个宗教徒,我们把它当成一种宗教,好像这种的生命中的敬虔并没有能力,所以我们只是在教会里面谈一谈,今天读圣经、明天读圣经、今天教导圣经、明天说圣经的话,一回到自己家里面圣经跟它无关、上帝已经全然不在。你就知道我们过的是一个怎么样的一种生活?那个叫做一种精神分裂的生活,我们执行的是两套标准。各位你一定要重视你的底层逻辑,因为底层逻辑是决定你行事为人的最重要的一个准则和动力。我们自己的底层逻辑是属神的吗,还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套的观念?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选择都是基于什么来做出的呢?我认为在教会里面的教导你一定要重视,你自己做决定的来源和动力、标准决定了在这个信仰生命当中还是你依然活在世界的框架里面。
【罗9:31】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
【罗9:32】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
这里拿以色列人做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件事情,以色列人从他们的行为层面上来讲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他们拥有律法,他们在生活中是有原则有规范的,他比我们很多的人都表现得更好。对但是他们为什么反而得不到义呢?
他们的焦点还是在走在一个以自我证明自我救赎的这条路上,所以他得不到那个义,是因为他没有看耶稣基督在我们生命中做了什么。这就是他们得不到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你不觉得很冤枉吗?对他们来说已经做得这么好了、自我感觉这么好、大家也对我们有很好的评价,但是我怎么反而好像却得不到上帝的首肯和赞赏呢? 那你常常会有这种的心态和情绪?我都做得这么好了、我都对你这么好了、我又是读经又是祷告、又是参加聚会的 我还奉献、你还有这样对待我 ?我们很多人是这样的,人很容易去放大自己做的、觉得自我感觉好的东西,而不愿意面对自己真正缺失的东西。但我们这里既然说到了与基督隔绝,就是宣告跟他断绝关系、跟他没有关系了,然后恩典中坠落是脱落了、丧失了,我们就知道事实上当我们在坚持着依靠自己,而不去真正的运用信心的话,我们就是掉在律法主义的陷阱里面,以至于我们会得不到圣灵的感动、得不到神的引导。虽然外面是基督徒,诗篇1篇也说,不从恶人的计谋,不坐亵慢人的座位,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好像信靠信靠耶稣,实际上当我们选择自我救赎的时候,我们还是站在罪人的道路上,我们还是在跟随着自私自我的思想,我们里面还是那个自高自大的态度,我们还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在生活、自我满足。这样的结果是来自上帝的愤怒,如果上帝真的愤怒让你的生活中起一些的 波澜、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应当感谢主,这表明上帝还在爱你、还在眷顾你、还至少还在关心着你,如果你的生活已经到了一种你想做啥就做啥、好像也没有责备、也没有人来归劝你、也没有教会的牧者给你更多的一些劝勉和教导、提醒,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是上帝的愤怒了、上帝已经不理你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里面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
- 对于基督徒自由非常重要,就是正确的做法或者我们叫做对的选择、做对的事情、就可以必然引入和谐的状态,就必然引入和谐的关系或者叫相爱的关系和自由的生命。保罗在这里说【加5:5】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加5:6】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第五节说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这是在说一种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指的是教会当中那些选择信任、信靠上帝恩典的人群。所谓凭着信心,指的是出于信心的选择和行动。靠着圣灵是指的寻求信从圣灵的引导、启示和教会的教导。等候所盼望的义是我们在里面,这个等候不是一个被动的,是一种主动的、殷切地寻求、殷切地等候,带着盼望在等候末日审判的时候,上帝公开宣判信耶稣的人无罪。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教导是,上帝已经使我们无罪,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宣判我们无罪,我们就得接受这个事实,按照这个事实来生活。这是一种信仰生命的状态,是信望爱生命的状态。你看【帖前1:3】在神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这是一个基督徒或者说教会正常的生活、信仰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来看自己的生命是进行,正在过着什么样的基督徒生活的。
第二它实际上是在下一个结论,首先第一句话说原来在基督耶稣里。什么叫做在基督耶稣里?我觉得历代许多的解经家在这点上还不够大胆或者说不够清晰,把它宣告出来。在基督耶稣里,实际上我们常常会把它误解为一种 很虚幻的某种玄妙的一种体验和联合,但是事实上在基督里就是在教会里,或者说在教会的生活里,在基督的身体里 这就是在教会里。我们说在基督里不是一个虚空的观念,不是抽象的观念,因此它说原来在基督里受割礼和不受割礼的事情它其实没有什么价值和特殊的意义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上帝并不看重,你因为受了割礼了我就格外地对你多看两眼?并没有!因为上帝看我们都是透过耶稣基督来看我们,那我们所要做的,如果我们生命中有做错的事的地方、我们有错误的态度、错误的行事为人的时候,我们该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只需要承认并且悔改,我们就能够再一次在基督耶稣里承受祂的应许。因此这里说受割礼和不受割礼这些并没有真正的产生功效,功效这个词它是个法律用语,表示有正当性、具有效力或者具有能力。我们就知道受割礼和不论你受了割礼还是不受割礼,因为它有不同的习俗比如说对犹太人来说他们已经受了割礼了他又信了耶稣,那受了割礼也没关系你不要看重这个东西就好了。那没有受割礼的也不必要再去回去再受一次割礼,也没这个必要,因为割礼在整个的圣经当中在新约里面给我们预表的是圣灵的印记。
紧接着惟独使人,请记住这里写的是惟独,没有第二条路。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生发说的是不断地运行不断地产生、不断地发出的意思,它是一个动词因此生发仁爱的信心可以翻译成借着爱所表达出来的信心或者是信仰在教会生活当中。意味着如果我们宣称我们信了上帝我们爱那个看不见的上帝,我们一定会爱看得见的弟兄、你一定会爱教会的,你不爱教会是我们里面有错误的教会观。所以我们就会把教会只是当作我们一个来尽义务、学习疗伤的所在,这都是错误的教会观念。所以这里说我们是站在对上帝的信心的基础上来对你的弟兄姐妹、对你的同仁、对邻舍表达基督的爱、去服侍他们、陪伴他们、开导他们、影响他们 ,这才有功效,也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事、有价值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对的事。
建立在对上帝信靠的心所展现出的对他人的怜悯和服事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才合乎上帝的心意,才会获得正确的关系和生命的自由!——佚名圣徒
有一句圣经的勸勉来自于【帖后3:13】弟兄们,你们行善不可丧志。 这里的行善就是做对的事情,做合乎上帝心意的事情、并持续地做下去。你就会得到更大的自由,你和他人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的正确。
最后我就讲个小小的故事作为结束,在美满婚姻课程当中有一对的夫妻,他们曾经因为丈夫的出轨导致他们离婚很多年,终于他们有机会参加美满婚姻课程的学习。学习的时候在里面特别的经历了宽恕的大能的课程,他们因此受感决定要复婚,复婚重新走到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曾经的被受伤害的感觉还会再次袭来。所以妻子就说 每每想起曾经,为什么他(丈夫)都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他就能这样对待我,他这么回来我就接受他了,我就应该接受他(丈夫)。 她就会被这种情绪左右,她可能会做出一些的行动,比如说用尖酸刻薄的话或者用一些的行动向她的丈夫来发泄里面的怨恨和不满。但是后来她突然想到,她说:如果我还停留在这样的状态里面,这不是跟我自己想要跟这个丈夫和好从离婚变成复婚的一个相反的举动吗?因为我们既然要彼此相爱,为什么还要彼此相杀呢?所以她就在这样的观念的引导下,她就继续做对的事情,宽恕她的丈夫、善意地对待她的丈夫、去服侍她。我想这个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基督徒的自由,做对的事情所带给我们生命中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