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成为门徒首要原则——就是信仰的首要原则,成为门徒”的第五个内容,叫做“门徒的生活方式”。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地在按照首要原则的基本脉络,跟大家有一些分享。
我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些分享的过程当中,能够对我们已经有的一些观念带来一些新的更新。
所以,我们分享到“成为门徒首要原则——就是信仰的首要原则,成为门徒”的第五个内容,叫做“门徒的生活方式”。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新约当中有一种人叫做法利赛人,他们的生活或者是生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至于他们没有真正地跟耶稣在一起,甚至他们弃绝了耶稣?那个原因是什么呢?
“律法,把他们跟上帝的关系限制了。”
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是什么?不信。但是他们却觉得他们对神有热心。”
“对吗?有没有可能我们在今天的这个时代里面,在教会里面也有一种新的法利赛人呢?这种的状态。”
“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是肯定的还是说是不一定的?”
那也就是说,实际上可能在教会当中,现在也出现了一些的类似法利赛人的这种状态的一些弟兄姐妹。他们的问题是在于,他们把生活,把他们的信仰,都把他变成一套这个步骤或者是规则。而不仅仅在自己的这个规则里面,他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不一定能够完全地遵循这种规则,然后把这个规则也会加在别人的身上。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可能我们跟随的,不是耶稣基督和他所说的这些教导的原则,而是跟随的是我们自己所以为的,或者我们自己界定好的那些的规则。有没有这种可能性?问问大家。
“完全的有可能性,是吧?”
而且事实上,在教会里面,特别是在信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历的这些基督徒,就是已经信了主可能有一些年头的基督徒,我们都可以“律法主义化”,或者叫“法利赛人化”。我们充满了自义,我们对自己的感觉良好,然后我们对他人采取一种的这种“评判”的眼光来看待彼此。这些都是我们的生命当中,所谓法利赛人的这种状态。
因此,我们在今天既然进入到“信仰的首要原则——成为门徒”的这个系列第五个部分,前面有一段话:“发生在一个新门徒身上最可悲的事情之一,就是认为门徒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遵守一系列规则。许多教会的规则、期待和生活方式可能变成一种如意,摧毁我们在基督里刚刚发现的自由。今年每月这些规则,在不幸的世界与我们之间建立起一堵墙,谁让我们按照信心的首要原则生活,而不是躲避‘不解禁’的人。我们的信心要么以规则为基础,要么以原则为基础。你必须理解这一点,从而在信心上站稳,而不必依靠别人对生活方式的看法。”
这段告诉我们是说,在过去的时候,我们知道在最初,耶稣对罪人,他并没有采取一种的“平判、远离和拒绝”的态度,所以他招来了很多的宗教人士的反感和非议。法利赛人认为说那些是“不解禁”的人,“你为什么要跟他们一起吃饭呢?”从他们的心愿上来看的话,他们似乎想分别为圣,但是事实上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却发现,却实际上他们在用他们自己认为的这一套规则,在把他和不幸的世界当中建立一堵墙,把他隔绝开来。
我就想问问大家,对你来讲,你有多久没有跟那些没有信的朋友们,跟他去分享你的信仰了?
“我们是经常有这样的一个心愿去分享吗?在弟兄姐妹中间我们有多少时间,经常会容易学习分享信仰呢?”
“其实也很少。”
我们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隔裂的世界,而这个隔裂的世界是一个孤独的世界,是一个自己的世界,不是一个团契的,不是一个家庭式的这种的世界。这个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理解的就是,什么叫做一个规则。今天,我觉得现代人很多人都在问一句话:“我这样做算不算什么什么什么?”
其实,问这话的人本身他里面就是有那种律法的,很有律法的这种状态和情节的。另外一种是说:“我们能做到什么,我们没做到什么,就对这个东西特别地关注,在自己的行为当中找到很多的一些的东西。”这个也是一种律法主义的表现,这叫做一种规则。
原则是什么呢?原则就是上帝给我们有教导的总体的原则。在这个原则当中,我们需要去发挥极大的自主性,而且在这个原则当中需要更加地来寻求上帝的心意的时候,你才能够找到真正该做的尺度或者是程度。
所以我们有些时候在这个方面需要有更多的一些信心。其实,“门徒的生活方式”这个部分涉及到的是基督徒的自由,和我们怎么样跟别人来分享信仰这个问题。因为在教会里面充满的,要么就是我们有些的有这种律法主义的状态,去过很多的论断、评判,甚至是批判、批驳;要么我们就“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完全地自由。
这两样实际上都并不是在基督里的门徒生活的方式。
所以,我们来看看,在今天,我们是透过哪一段的经文来进行这方面的一些的学习?《罗马书》的14章1到23节。
不可论断弟兄
1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
2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
3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
4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5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
6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神。
7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
8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9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
10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
11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
12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
不可使弟兄跌倒
13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
14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15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
16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
17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18在这几样上服侍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
19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20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21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
22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
23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罗马书》第23节,很长的一段的经文。不知道他们读过之后,大家还记得哪一节,或者你过去曾经读过,现在可能让你回想起来,可能能够想起来其中哪一节的印象比较深。我们就停在这个部分,简单地有一点点的分解,我们再往下去。
这一段的经文是来自于《罗马书》。当时在罗马教会发生一个实际的情况,就是在罗马教会当中,有一些犹太人的基督徒,有一些是属于外邦人的基督徒。所以在他们中间,产生了这种对彼此生活方式上的疑问,或者说一些分歧。也就是说,教会里出现了彼此论断的状态和状况。因为在犹太人的律法当中,他们很多的食物是不可以吃的,大家都知道很多的食物是不可以吃的。但是外邦人没有这么多的禁忌,什么都可以吃。而且尤其信了主之后,可能觉得除了说有些人说血不吃之外,其他的东西就是从天上到地下都能吃。尤其是据说是广东人,所有东西都能吃,没有他禁忌的。这个时候就产生一个问题了,我们对那些不吃一些东西,持守一些东西的这样一些的人,你会有疑问,你甚至想要把他纠正过来,觉得他的信心太软弱了,对吧?所以就会给他很多的规劝,甚至我刚开始可能不是规劝,我在里面有很多的评判,有些时候实在是憋不住了,就会当面把他说出来。这个就是当时在罗马教会发生的这种情况,他们彼此在论断,然后有一些人的守特别的节期,觉得这些日子非常重要,而另外一些人觉得这些日子不一定那么重要。所以他们之间产生了这种分歧之后,就开始用一种彼此敌对的方式,有这种论断的行为在那边发生。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大家一定要记得有一个前提。这个不是他们所有的人都是怎么样啊,都是真正的信了主的人,就是刚才里面说的,“我或生或死都是主的人”,这是前提。这个不同于什么呢?我把这个提出来是不同于什么呢?不同于我们在教会生活当中,有些人并没有建立这个信念。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吗?在没有这个前提的时候,我们有些时候可能会另当别论,另外再去讲。
所以,他们彼此论断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涉及到了,我们如何来看待基督徒的自由,以及我们如何跟别人分享信仰,跟别人分享我们的信仰。因为在这个总体的信念之下,我们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多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说有些人选择吃蔬菜,吃素,有些人选择吃荤,有些人说吃荤好,那你为什么不吃荤呢?吃荤能够让我们有力量。吃素好,吃素更加养生,那你为什么不吃不吃不吃素呢?要光吃肉呢?你看这种东西就会在教会里面发生非常大的争议或者是争论。
因此,带出一个东西来说,保罗说:“你不要放下这种跌半脚,跌人之物了。”因为有些时候当我们过度地去指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那个生活方式并没有得罪神,他觉得是在神面前是可以做的,没有得罪神的这种情况下,你却去强行地要改变他的这种做法和习惯,这个叫做什么呀?这个就有可能会使他跌倒,使他跌倒,使他不信了,或者使他在你面前对上帝的看法产生了改变。
因此,我们在这里,就最后像保罗在这里得出的一些结论是,比如说,一个是要追求和睦的事和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然后他说:“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而且他特别地提到:“如果你是有信心的人,你就好好地在上帝面前守着。如果你在信心里面你所做的这些事情,在你的心里面没有责备你,没有圣灵的感动来责备你的话,你就有福了。但是如果你因为里面有疑心,但是因为别人这么说,所以你去故意做一些你心里面良心不允许你做的事,他说这个叫什么呀?这个叫犯罪了。”
所以,最后保罗给出一个定义说:“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这一点其实实际上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这一点的时候,你一定要留意到,我们有些时候对罪有两种态度,是不健康的态度。
一种态度是叫做谈罪色变,一谈到罪的时候我们心里面绷得很紧,“我没有犯罪”,就是很紧张犯罪的这个事情,因为他认为可能在里面会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是比较在意的,以至于他可能会觉得,有些事情他觉得自己其实在很多方面尽力在维持一个不犯罪的状态,所以他对罪就显得特别的敏感,谈到这方面的时候马上就觉得,里面有一种罪纠感,有一种被审判的感觉在里面,这个是不健康的。
有些时候另外一种情况是叫什么呢?叫做对罪无所谓,“无所谓”,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是“我犯了错我不叫罪,我犯了错不叫罪”,或者“我对罪的认识我也不在乎罪到底是什么”,所以这个事情上帝已经拯救了我,“犯不犯罪这个东西不重要”,大家明白吗?这两种都是我们对罪的不健康的一种,不对的一种的认识和错误的态度。
所以,我们在今天,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上帝事实上给每一个属祂的人,在主里面都有极大的自由,都有许多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选择来负责。如果我们的信心足够坚强的话,你看这里有一句话说,我们可以在充分服侍神的理念下,有更大范围自由的选择。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对上帝有足够的信心,有足够的信心的话,这个让你在对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把他看作是在服侍神的方面,你就有很大选择的自由,因为我们的良心里面有力量,有力量,反而你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但是如果我们里面的良心软弱,那反而是什么呢?我们在许多的事情上都会怎么样啊?都会有限制,这个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充分服侍神的情况下,有更大自由的选择。因此,我们的自由一定是什么问题啊?一定是信心的问题。我希望你跟你旁边的,无论你旁边是谁,告诉他生活中的这种的选择,是信心的问题。
我们千万不要把生活中的这些的选择,我们看为好像很正常的,或者怎么样的那些的选择,当作一个生活就是生活,信仰是信仰,把他割裂来看,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生活中所做的很多的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涉及到我们的信仰,我们到底在相信什么。
这个我觉得很重要。所以如果你没有信心,却故意去做一些事情,那个就是犯罪了。所以用神的话语,而非用人的意见来更新我们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这话请你跟你旁边人说,用神的话语更新你的思想,更新你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个前提是什么?问大家,这个前提是你必须得懂得明白神的话。如果我们不明白神的话,这个东西是白说,我们不知道接受了什么什么的一些的观念和说法,如果我们不掌握这些的首要原则,我们永远不可能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正确的决定。你看我们现在在教会的生活当中正在进行,周六在进行什么,首要原则的学习,我们现在在进行到第二课,就是洗礼的部分,有很多弟兄姐妹曾经在中间参与的,就已经看到很多的东西是我们自己都不明白的,连福音的信息我们都掌握得不准全,也会发现原来在洗礼的方面,我们也缺乏真正的认识洗礼的意义。这些东西叫做什么?这些东西叫做首要原则。你如果能够把这些首要原则你明白了,认识了以后,你在生活中你就会有更大的自由,你会知道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是这个意思了。
所以,我们就着今天的这个罗马书的第十四章的,这个内容呢,我们转下一页,他有一些主要的其中的一些的这个真理,我们需要知道的,也是在这个经文里面给我们带出来的:
一、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都要有自己在生活方式上的信念,我们吃喝什么,我们与什么人来往,我们遵守什么特殊的节期。
二、在基督里我们在生活方式上有极大的自由。
三、我们不应当按照我们生活方式上的信念来论断别人,而要允许别人按照他们觉得在神面前合适的方式来生活。
四、我们不应该把那些信心软弱的人置于违背他们良心的处境中,而要允许他们按照他们在神面前的信心生活。
我们知道,这四个观念,是在这一章经文当中所带给我们的。
但是,我在这里问大家:还是刚才我们说的,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大家记得是什么前提吗?刚才,我已经说过。
对了,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前提,就是:你是真正地在主面前委身的。所以,能这个叫做“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活的是为主而活,如果死了,也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这个是前提,这个是基础和前提。问问你旁边的人,你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吗?
所以,这个需要我们重新来学习,或者说重新回到这个基础的部分。然后,我们来谈基督徒的自由。要不然的话,我们就无从谈起。你会觉得,任何违背上帝的心意,或者违背教会的教导,对你来说都是无所谓的。那,我们的整个教会,就坍塌掉了。好了,那我们说这几个观点,我们已经树立起来了。我们来探讨这个基督徒的自由的问题。
杰弗雷德——首要原则系列的作者,说这样一段话:“对于我们怎样生活,以及我们做的决定,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做的决定,我们必须把神的看法放在他人的看法之上。这一种我们必须明白的主要原则,把他们放在恰当的位置上,然后去做生活方式上的选择。我们对教导的理解越成熟,我们在生活方式上就有越大的自由。”因此,对我们实际上带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劝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进入对上帝更深的那个认识,或者对首要原则的学习当中,而不是选择性的——“我不要参加,我要参加我想参加的事,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这个东西,是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如此的。因为,当你越认识这些首要原则的时候,你就越能够在生活方式上,有更大的自由。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这是有一本书,也是介绍给大家的。这本书是来自于约瑟夫·奥德里奇。我读给大家,他这本书是在讲:我们学习怎么样跟别人分享我们的信仰,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他其中提到——待会我会在投影上打出来,让大家看见的东西——就是这里说到了一番话。他说:“当你面对一些灰色地带的时候,你会做什么?也就是说,从表面看起来,你无法清楚地界定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违背信仰。在这种的事情上,我们该怎么样去彼此来交流和沟通呢?”他说:“参加这些活动,这样的活动有拯救别人的可能性。而且,你确定圣经不谴责这种活动。如果圣经明显都谴责这种活动,那你不用讲,你跟他劝勉他,是没有问题的,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如果有人公然在教会里面讲,‘如果不信,讲这些东西’,他相信另外一个东西,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你不可以再讲这个事情,来败坏别人的信心’。但是,对那些我们不太能够掌握到底尺度在哪里,我们该怎么样去跟别人有所归劝呢?这个时候,比如说,我们明显可能犯罪的东西,大家都可能知道,能够看得出。我们拿到一般的关系里面,比如说夫妻关系里面,明显的次序是错的时候,你可以进行相应的劝勉的。比如说,丈夫明显的不是头,妻子明显在家里面做主,而且妻子表现出非常地强势,这种情况下,你可不可以跟他劝勉呢?可以的,这个劝勉是没问题的。”
“但是,对于这家,他喜欢吃红烧肉,你喜欢吃牛肉,这个东西你就没办法掌握了。所以,我们就属于这种灰色的地带。所以,当其他的信徒对你的建议抱有怀疑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就是其他人听到你的某些劝勉的时候,你在用你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对你的这个说法表示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赞成、不认同的态度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什么?这里说要做的是什么?你要做的是好好确定那些反对者,他们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他们的生命的状况在哪里。大家理解我说的意思吗?就是,我们对彼此的信仰状况,或生命状况,要有一些的了解。”
接下来给我们实际上带来的是一种分辨的智慧。
第一,叫“教条而又软弱的弟兄或姐妹”,叫“教条而又软弱的弟兄姐妹”,本质上是律法主义者,倾向于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他们对灵命的看法过于简单,认为成熟的信徒所拥有的自由空间最小,眼中没有灰色地带,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第2,他们认为遵守一系列狭隘、自设的做和不做的规则就是属灵。第3,最严重的是,他们希望所有人都遵守这些规则。第4,他们往往是成熟的信徒,不会因为别人拒绝他们的律法主义而跌倒,他们不会因为你的行为而犯罪,他们只是不喜欢你的作为。第5,他们带来的危害多于益处,他们扼杀喜乐,抵制美丽,以真理的名义制造了丑陋。他们必须学会爱。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情形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可能会刺到我们的某些弟兄姐妹?
对,第一类的这个里面说得非常地清楚,他们倾向于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里说明了五点,五点。他们对灵命的看法过于简单的意思是说,他们的世界是属于那种没有中间的地带,就是非黑即白的。所以,他们的表现非常地极端,要么恨,要么爱,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但是里面缺乏那种真正的探索的精神。第二,他们认为遵守一系列自设的做和不做的规则就是属灵。这个我觉得在教会里面经常会出现,我们经常在自己给自己制定了一套健康或者是优质的基督徒所应该的行事为人法则、守则。这个看法是不是符合圣经呢?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第三个就是,他们希望所有人都遵守这种规则,这就麻烦了。这是我们把自己的这种认为要把他扩大,扩大到让所有的人都来服从,都来跟随,这个就麻烦了。然后第四点,他们是成熟的信徒,请看见这里所谓的成熟打的是什么,双引号,意思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成熟的信徒,因为他们也了解一些圣经。所以,他们只是因为什么呢?其实从心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一些做法,不喜欢你的这种方式。有些人可能特别在意别人说话的那种表情,那种语气,或者是行为举止,很不喜欢,所以他要校正你,他要来劝勉你。第五个就是这里面说到的就比较严重了,他们带来的害处多于益处。因为律法主义这种太强的人,太多的人在教会里面以后,这里用了两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扼杀喜乐,抵制美丽。
但是对于这类的弟兄姐妹,他们应该首先学会的是什么?学会怎么去爱别人,能够谦卑地去爱别人,而不是去一上来就是评判别人。所以,这个东西在教会当中,这一类的现象,或者这类的人是不少的。
第二,真正软弱的弟兄或者姊妹,他们仍是容易被不确定的事情绊倒。圣经警告我们不要在他们的路上放绊脚石,而从青少年、新信徒需要特别地关注。但是我认为,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花了太多时间保护软弱的弟兄或者姊妹,而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教导他们。软弱不是一个终身的选择,而是迈向属灵成熟的一个发展阶段。容易受影响的基督徒必须明白,他们将在基督的身体里遇到许多自由程度不同的信徒,这取决于所涉及的问题。一旦他们理解良心的原则和自由的多样性,他们就没有理由继续软弱下去。软弱的信徒需要被教导,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影响我们传福音的工作。
这里说真正软弱的弟兄姐妹和弟兄姐妹,如果说前面那种的教条又软弱的弟兄姐妹,他们反而是那种自信满满的人,或者甚至是自负自益的人的话,这种软弱的人是属于什么呢?属于那种缺乏安全感的,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这样的弟兄姐妹。他会在很多的事情上都有一种的,都有一种的懵懵懂懂的这种感觉和态度,不敢做新的尝试,不敢跨越自己过去的某一些的规则,不愿意产生新的经验。然后他给自己常常说自己“我比较软弱”,用软弱作为一种我们可以继续留在现在这个阶段的一个借口。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一类的弟兄姐妹,你是还不明白,所以我们肯定有见过,甚至我们自己就可能是这一类情况。如果说他里面不能够接受教导的话,不能够学习更多的上帝的话和原则的话,那你就会发现他始终处在一个软弱的状态当中,软弱的状态当中。但是这里告诉我们说,软弱是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终生的选择。我们在什么地方缺乏安全感,我们就应该在什么地方去建立信心,去做出信心的尝试,而不是让他一直影响着我们,对吧?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跟大家讲,有一些人,他那个安全感是在于什么呢?在于他里面缺乏一个别人能够真正爱他的这种安全感。所以我们内心渴望要跟他人建立一个更深入的亲密爱和信任的关系,但是我们又不敢迈出那一步,或者又不想迈出那一步,我们就始终在这个中间纠结,然后得出结论“别人都不爱我”。我们付出一点点就要马上,比如说“我付出了一个这么小本本一样,这么小小的一个,付出了以后,我希望看到一个大本本那样的回报”,一旦我的这种所谓的付出没有得到我相应期待中的回报的时候,我马上就退缩,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当中。
你见过这样的人吗?我就见过很多。这一类的情况实际上他需要接受教导,,学习去被教导,被装备,被教导,对吗?如果他始终在这个心态当中,但是他又不愿意接受教导,他的软弱就成为他生命中的循环,一直循环下去。所以他自己要学习,我愿意接受教导,带着敞开的心,迈出接受教导的那一步。如果他里面也是这种“我又软弱又不想接受教导,还要过我自己想要过的生活”,那他就惨了,真的很惨。但是接受教导是第一步,你连教导都不接受你怎么去行呢?我们在教会里面不是坚持这个情况,用教会实际的情况来说是什么呢?在这一点上,如果你不参加教会的这些装备,真理的装备和这些的灵修,这个主要原则的学习,或者是这一个叫做圣经大故事的学习,你不接受这些东西,我们到哪个地方去能够帮到你,也帮不到你的嘛。你必须得接受教导,愿意接受教导,你才可能融入到这个家庭里面来,才能够被上帝所建立。
这是第一步。你说的是第二步,就是我们接受了教导之后,还需要回应这个教导,产生改变。这是我们说对这一类的弟兄姐妹,需要去做的事。
成熟但不参与的弟兄姐妹,这些人因为两个原因,限制自己的自由。第一,限制自己的自由,因为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没有自由。比如,他们不跳舞,是因为他们没有跳舞的自由。自由,无可厚非。第二,尽管有行使自由的权利,但仍限制自己的自由。神的智慧教导他们,行使所有的自由是不必要的,有时甚至是不明智的。
根据问题的不同,我们可能都不是参与,都是不参与的,可能是不参与的弟兄姐妹,成熟但不参与的弟兄姐妹。这一类属于什么呢?有些时候可能会把他叫做属灵的独行侠。可能从他的生命上,对圣经的知识上,这些东西他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但是在他里面,他也仍然有他缺乏安全感的地方,就是对关系的投入度,他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来面对关系,面对教会的生活。而且对他来讲的话,他可能是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这一类的基督徒。但是他对关系的认识却非常浮浅,而且非常的固化,不愿意投入在这样的一个关系,彼此的关系里面。而且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的时候,他就会限制自己,有些东西不要做。
这个东西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的话,其实这里说的成熟但不参与,指的是他在某种角度上,圣经的这种认识、认知是比较全面一点。但是在他生命里面,他做出那种主动的、更多的愿意融入的这种行动,却对他来说不容易。这个实际上他也仍然是一种的,看起来是成熟,但实际上也是不够成熟的这种的基督徒。
所以对于这一类的基督徒,他是需要什么呢?跟前面的有点类似。他不是只是接受教导的问题,他就是什么呢?是需要去行动的问题。就是他在接受教导的同时,他需要更多地在行动上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用信心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怎么样啊?各位,各位,当我们的生活,我们明白的真理,不能在我们实际的行动,和彼此交往的这个关系里、互动的关系里面体现出来的时候,他就会出现一个情形,叫什么呢?我们这个人可能很有知识,但是从实际的情形里面,我们还是不够认识真理的。因为这个真理还是属于,停留在脑袋里面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没有活化成你的行动。这个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成熟,但是不参与的基督徒。始终保持这种,好像要保持一种理中克的态度,就是客观、中立、理性,这样一种的态度,去对很多的事情。但是参与度却不够高。这个呢,他的信仰也仍然是,其实是不够成熟的。他不能算是成熟的,不能算成熟。但是这里呢,他可能接近说这个所谓成熟的时候,主要指的是,他对圣经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去全面一些的。但是呢,他却在某些方面呢,有他自己的那种的,把持自己的一个权力,不愿意把他放开,俯下来,具体的去行动。这是第三类。
第四类,不成熟的参与的弟兄姐妹。这种不成熟,不一定只缺少知识,而是表现在不明智的行为,和对自由的宣告上。他们是自由的拥护者,并且试图让别人加入他们的良心阵营。这些人伤害基督的小羊,败坏基督的士工。这里说不成熟,但参与的弟兄姐妹,她看起来破坏性很大,看起来破坏性很大。她说这个原因呢,不一定她是缺少知识,而是因为她什么呀,各位,是因为她对自由的误解。有些人生性随意,喜欢自由不受约束。大家明白啊,这些人呢,实际上就是这里所说的,这些人呢,他有不明智的行为。那么他们是所谓自由的拥护者,他会告诉每一个人,你是自由的,你拥有所有的自由。就我们现在正在临修的,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临修哥林多教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他们把一句话放在他们的口边,当作一个口号,凡事我都可行。
这个就是对基督徒自由的一种误解。他是因为他本身里面的喜好,他对这个自由呢,把他进行了一个外延,更加扩大的理解,以至于他觉得他在凡事上都是自由的。所以没有什么规矩和规则能够限制他。大家明白吗?这种人多不多呀?多的,太多了。我们实际上在我们教会的,过去的教会生活里面,就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一些很多的事件。很多人不愿意被限制,不愿意被要求,不愿意被啥,都是属于这种。
我们对自由的误解上,当我们对自由有一种自己的理解,而且把他更加地泛化,更加地扩大的话,这会迎来一个结果。而且我们不仅自己这样认为,这样做,还怎么样啊?还鼓励别人,影响别人也这样做。那你知道结果将是什么呢?我可以告诉你,结果就是一盘散沙,教会的生活就是一盘散沙。你看在教会里面各自为政,任何一个教会,如果他没有那种一致性,他根本一点力量都没有。
我们的教会过去,过去好几年前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我们不能够被要求。如果教会你要求我了,教会你对我提出什么东西了,你就是冒犯我的权利了。这是很糟糕的。这种将不仅我们自己的生命没有力量,教会也没有力量。原因是我们不能浮在那些的原则和权柄之下。
这个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第五个,成熟并参与的弟兄姊妹。这些人理解圣经关于自由的教导,并且对自由的应用平衡成熟。他们始终如一地在基督里运用自由,能够以一种平静,没有威胁性的方式行使自己的自由,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冒犯。这里给我们带来的就是最成熟的一种表现了。他已经知道在基督里的自由是什么。所以这里特别说到了一个,他用一种自由,用一种平静,没有威胁性的方式行使自己的自由。他没有让大家都要跟从他的这种自由,也没有去指责别人的这样的一个问题。但是在真理的这个坚持上,他是用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来归劝,归劝他人。
好,我们在这里就通过这个可以去理解到,原来当我们要去学习跟别人分享信仰的时候,你要了解你面对的这个弟兄姐妹,他是刚才我们所说的哪一类,可能是哪一类。这个能够帮助你,能够用一个合适的方式或者有智慧的方式,来去跟他分享信仰,来引导他。其实说实话,我在教会当中,我这些年通过这些年的历练,我已经知道对一些弟兄姐妹,该怎么去跟他互动,才是可能是合适的。有些人你跟他讲什么东西都是,左耳的进右耳的出的,没有用的。我们就能够在一起或者见到面的时候,我们就给他一点的勸勉就可以了,建立他就可以了。因为他还在自己掌握自己的权利,还要不要加入到这个群体当中,要不要接受教会的教导,还在这做选择呢,对不对?对,有一些人,对有一些人他里面有那个可睦的,愿意接受领受的心的,我们就多一些的勘顾。所以这个不叫分门别类,这个我相信每一个弟兄姐妹大家都感同身受了。如果我们在所有的这些关系当中,都是叫做什么呢?叫做双向的奔赴。神和人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人和人的关系,在教会里面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教会里面就出现,有一些弟兄姐妹他的可睦更多,他生命的成长,受教的心越多,他的成长就越平稳,越有可见的成长。那种越冷淡,越无所谓,越保持自己个人权利的状态,他的成长就会慢一些,更慢,还在矿野里面走呢。这个呢,也由他。这个东西我觉得只需要我们个人真的醒悟了这一点,我们愿意回转,回改的时候呢,我想上帝在他身上的时候就到了。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哥利多前书的14章七到八节,就是刚才我们所读过的,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我们一起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了解到,一个人呢,如果我们说了姓主的话呢,他就意味着是说呢,我们需要什么呢?需要真正的尾身,尾身为这位主。有些时候尾身给这位主,跟尾身于教会是一样的意思,要理解到这个事情,是一样的意思。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基督徒如果你想健康地成长的话,这是你必须要做的决定。否则的话,你可以选择不用去信耶稣,不用跟随他。如果我们跟随了主,还是三心二意的话呢,坦白地讲这个呢,更痛苦,比世人还痛苦。对,因为他是一心一意的,在为自己而活。
我来带大家一个祷告。天父,我们谢谢你恩待和赐福我们,让我们能够真的对这个基督徒的自由,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既不是那种毫无规则的生活,也不是一天只活在那些规则当中,而是我们真的知道,主你自己给我们立下的各样的一些原则,让我们能够面对这些原则的时候,仍然能够享受基督徒的自由。也让我们在彼此分享信仰的时候,更加地有智慧,懂得接纳,也懂得用一种更加明智的方式,来影响彼此生命,不断地更新和成长。主要我们谢谢你恩待我们,让我们听见了就能够照着这样的原则去生活,让我们能够生命当中能够彰显你的荣耀。谢谢你恩待我们,听我们的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圣明,阿们。